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我校近期举办三场逻辑学相关主题学术讲座

作者: | 发布日期:2018-07-03

近日,我校围绕逻辑学相关主题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

6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琚凤魁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锡荣副教授沙河校区主教楼104教室分别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道义逻辑”和“人工智能与影像识别”的学术讲座。

琚凤魁副教授首先对现代逻辑的发端、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做了介绍。之后,他以道义逻辑中的篱笆悖论为例展开讨论,并构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简单动态道义逻辑SimDDL,用以形式化条件义务,以及禁令和允许改变我们的义务的方式。SimDDL预设一些好的、坏的、中性的颜色和颜色之间的一个好于关系。SimDDL有两个部分,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它的静态部分是模态逻辑S5的一个变种,在其中可以定义两种类型的义务:理想义务和实际义;它的动态部分包含三个动态算子:一个表示“如果什么”,一个表示给禁令,一个表示给允许。SimDDL能够解决一些道义悖论,比如说“温柔杀手”悖论(篱笆悖论是它的变种)和“自由选择的允许”悖论等。琚老师随后又进一步介绍了道义逻辑中的其它待解决难题,如矿工悖论等。在场同学对矿工悖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琚凤魁副教授讲座

 

李锡荣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现状,指出当下正处于“人工智能+X”的时代,“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随后,李老师从两个层面介绍了影像识别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变迁。第一个层面是影像识别的技术层面,影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从影像中自动识别出人们感兴趣的视觉和语义模式,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识别?从2012年之前以特征提取、分类器学习方案,到2012年之后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第二个层面是影像识别的应用层面,李老师以“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和“眼底影像辅助诊断“为案例,展示了从自然影像研究到医学影像研究的技术迁移过程。最后,李老师以如何“Make AI logical?”这一开放性问题结束了精彩的讲座。

 

 

人民大学李锡荣副教授讲座

 

我校逻辑学专业部分研究生与讲座专家合影

 

628日上午,人民大学哲学院余俊伟教授在学院南路校区主教113M做了题为“三种逻辑理论的哲学背景分析”的学术讲座。余俊伟教授指出,三段论、一阶逻辑和现代模态逻辑的技术背后都有相应的哲学理论背景。前两种逻辑形态与各自的哲学是契合的,而且它们的哲学基础也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模态逻辑是一阶逻辑的扩张,前者的形式语义学是后者的膨胀,但是,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突出了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地位,与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有根本分歧,与其逻辑技术有冲突。这是模态逻辑技术无力澄清诸如本质、实体、意义等重要哲学概念的根源。讲座现场互动频繁,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学生围绕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编排问题、“being”的翻译问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外延语义的研究边界问题、中国古代哲学(逻辑)与西方逻辑对比等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

 

人民大学余俊伟教授讲座现场

 

这三场讲座分别围绕哲学逻辑、逻辑学与人工智能、逻辑哲学展开,代表了逻辑学领域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三场讲座均获得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专题学术讲座项目”资助。